伯乐档案 | 王笑寒:钢琴是一生,音乐是信仰
【编者按】
“伯乐档案”专栏第七期,为大家介绍的是天津茱莉亚学院常驻教师、钢琴演奏家王笑寒,分享他从“上了贼船”到真心热爱音乐的转变。同时,欢迎大家继续向老师们提问,无论学习的困惑,还是申请的困难,都可以在留言区提出。我们将邀请老师,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王笑寒
Wang Xiaohan
天津茱莉亚学院常驻教师
研究生部 钢琴、室内乐表演
大学预科部 钢琴主任
音乐厅、机场、酒店,王笑寒曾经在欧洲过了四年“三点一线”的职业演奏家生活,一年几十场音乐会的紧张日程让他心生忧虑。于是王笑寒回到国内当了老师,与学生们在一起的日子让他换了个方式与大家分享音乐。“我喜爱教学,更爱学生们,看到他们的点滴成长和进步都会让我充满幸福感。”
王笑寒专访
音乐没有好坏,好老师要懂得欣赏
五岁学琴,王笑寒被迫“上了贼船”。他家算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普通人家,许多琴童都是这样开始了学琴之路。王笑寒对音乐的爱和理解,是在后来的学习和经历中一点点培养起来的。
王笑寒的启蒙老师,是原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校长金爱平教授,他跟着金老师学了十年。“金老师和蔼可亲,对音乐一丝不苟,要求严格,课上是老师课下是朋友,她让我对弹琴越来越感兴趣。”每次去金老师家上课,前一个小时回课,后一个小时一起听音乐。金老师的儿子是京城小有名气的黑胶唱片发烧友,王笑寒跟着听了各种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版本,不同风格类型的经典演绎,这些音乐熏陶深深留在了他的血液里。
金爱平老师与王笑寒 | 艺术家提供
后来,因为金老师生病,王笑寒临时转到了李其芳老师班上。15岁正值青春期,又碰上准备比赛的紧张时期,李老师“耳朵里揉不得沙子”,而王笑寒也是一个个性极强的学生,一来二去“针尖对麦芒”,反倒不得其法。比赛失败而归,王笑寒的手得了腱鞘炎,自信心更是大受打击。
在这种情况下,著名钢琴教育家周广仁先生将王笑寒收入门下。周先生给了他非常大的空间,自由选曲、自由处理作品、自由选择比赛。两年时间,在周先生的帮助下,王笑寒一点点找回了状态,重拾了弹琴的乐趣。17岁时他参加慕尼黑ARD国际音乐比赛,作为当年最小的选手一举杀入决赛并拿下了第三名的好成绩,也是在这次比赛上他结识了后来在德国的老师阿里·瓦迪教授。
王笑寒在父亲的陪伴下练琴 | 艺术家提供
王笑寒一直非常感谢这些帮助他成长的老师们,即便是当年自己并不理解的李其芳老师,后来在学习和教学上也给了他很多帮助。“李老师有着极好的音乐品味和非常敏锐的耳朵,十几年来我每学一首新曲目,都会找机会弹给李老师听,向她请教。她是我特别欣赏信赖的音乐家,对我的演奏和教学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王笑寒说:“作为一名老师,一定要懂得欣赏。音乐是抽象的,没有绝对的好坏,也没有绝对的对错。一个九、十岁的孩子演奏的莫扎特,可能比一位成熟的钢琴家更好,因为他们呈现的天然和真实是难能可贵的。好的老师要知道如何在保持他们本真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提高技巧并修正问题。所谓因材施教就是要给学生自由展示的空间,让他们展现自己的能力,不怕暴露自己的缺点,然后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他们成长。音乐是一辈子的事儿,学琴不能急。”
王笑寒演奏巴赫《哥德堡变奏曲》
音乐是种信仰,好老师不止教弹琴
1998年,王笑寒考入汉诺威音乐学院,拜入国际钢琴名师阿里·瓦迪门下。在他眼中,阿里·瓦迪教授是一位非常博学的音乐家,他对各个时代、各类风格、各种乐器的曲目都很了解。“比如我跟他学一首作品,他会由浅入深,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作品。他会让我弹奏出相同调性或风格的其他作品,找出其中妙处;他会让我指挥某个片段,更客观的理解作品;他会与我交流不同作曲家、演奏家的个性和特点等等。他还会给我推荐很多冷门的、不常被演奏却很精彩的作品。这样的学习让我充满好奇,也非常轻松愉悦。”
跟随阿里·瓦迪教授学习期间,王笑寒还学了几年指挥,也开始尝试自己作曲。“有一句话是‘一个钢琴家心里必须住着一位指挥家’,学习指挥让我更深刻的知道如何精准表达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尝试创作则帮助我换个视角去理解作品,一般我们演奏家会看到作曲家写了什么,但可能不会去思考作曲家为什么要这样写。”
王笑寒与中提琴演奏家李腾合作演奏
勃拉姆斯《降E大调中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
在德国求学的最后四年,王笑寒还遇见了马蒂·雷卡利奥教授。“马蒂·雷卡利奥教授帮我解决了很多技术难点,同时在一些特定作品的处理上给了我很多指导,他对音乐细节的要求非常精准,跟他的学习帮我突破了一些演奏的瓶颈。拿到新的作品也更有办法了。”
在王笑寒看来,德国十多年的学习,让他对古典音乐文化,西方世界人文观,以及对艺术的理解有了质的飞跃。更重要的是,他慢慢的认识到:音乐是信仰。
“我们的孩子,大多数小时候并不是自主选择了音乐。而有些父母和老师望子成龙心切,比较激进,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导致了中国琴童学得不开心、不深入,导致许多中国学生后劲不足,走不远。”这些问题,在上个月天津茱莉亚学院首届大学预科课程的面试中再一次显现出来。王笑寒说:“整体上来说,我们的孩子压力很大,虽然演奏得不错,准备比较充分,但是往往缺乏音乐表现力、个性拘谨,在和老师交流的时候状态和心态都不太好。相比之下,在西方教育体系下的学生更自由、更放松,他们敢于展现自己的个性。天津茱莉亚学院会有开放的视野和专业的教学,注重孩子们的综合文化艺术素质培养。学音乐绝不仅仅只是学习演奏某种乐器,更要让孩子们全面地接触艺术、融入生活、培养审美,健康快乐的成长。”
王笑寒 © Tang Shu
对 话
TJS:为什么会选择天津茱莉亚学院?
王笑寒:其实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在中央音乐学院七年的教学工作,对我来说是轻松而愉快的。之所以选择天津茱莉亚学院,可能和许多选择这里的学生一样,就是希望能有全面、深入,以音乐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和学习环境。天津茱莉亚将给大家提供全面,专业的音乐教育,比如乐理、音乐史、重奏等这些课程的设置,将对音乐学子们未来成为一名音乐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没有“文化”的演奏家一定是走不远的。
TJS:预科学生从8到18岁,如何因材施教?
王笑寒:我有一个原则:技术上可以拔高,但音乐上不能着急。所以,老师要给学生选择适合的作品:在技术难度上,可以适当高于学生当下的水平,以帮助他们不断提高,突破自我;但在音乐上,一定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理解力的作品。比如说如果你让一个10岁的孩子演奏肖邦贝多芬晚期的作品,这肯定是不合适的。当然,曲目的覆盖面要更广、更丰富,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风格都要涵盖。
王笑寒在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举办大师课 © Nicholas Corasaniti
TJS:你希望招收到什么样的学生?
王笑寒:首先,他们是诚实善良,懂得感恩的。我希望他们真心热爱音乐,不要只是机械地弹琴,要有强烈的求知欲。其次,整体修养是非常重要的,文化课的学习,音乐的全面学习,都是帮助他们在音乐道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好的基础。还有一点,中国有句老话叫“尽信师,不如无师”,我也经常跟学生讲,要懂得感恩,尊重老师,但更要学会坚持自己,要有思想,有个性。音乐学习永无止境,我愿意和学生们一起学习成长。
TJS:你希望天津茱莉亚学院能给学生带来什么?
王笑寒:天津茱莉亚能给学生们提供一个空间,创造一种氛围。这个空间,是说大学预科只在每周六上课,学生们在平时还可以投入到文化课的学习中去,全面素质的提高对于音乐学习是很重要的。一种氛围,是说天津茱莉亚将创造一个先进,优越的音乐学习环境,钢琴的学生们将进入一间“全施坦威钢琴学校”,这真是可遇不可求!除了器乐演奏专业课之外,还有音乐理论、重奏课程和乐队课程,学生还可以选择其他的乐器作为自己的第二专业,此外还会有很多演出和对外交流的机会。天津茱莉亚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将向你们展示音乐的全部。
延 展 阅 读
独家专访 | 约瑟夫·W·波利希告诉你:什么是“完整的音乐家”?
伯乐档案 | 纪尧姆·苏特:狂热的室内乐分子,精致的利他主义者
点击“阅读原文”,更多了解王笑寒老师和天津茱莉亚学院常驻教师团队。